

新華社南昌6月15日電(李美娟 胡明乾)“遵照母親遺愿,向黨組織交納最后一筆黨費11581.5元,這是她臨終前再三囑咐的……”日前,一場莊重的黨費交納儀式在江西省玉山縣南山鄉政府會議室舉行,鐘文花老人的家屬將一筆“特殊黨費”交給了鄉黨委。
2005年被中央媒體在“時代先鋒”欄目予以關注報道的鐘文花出生于1943年,1960年起她在三清山腳下的南山鄉楓林村任小學教師。上世紀90年代起,鐘文花看到農村“留守孩子”越來越多,她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之余,把知道的沒有得到很好照顧和教育的“留守孩子”領回家,同吃同住無償照顧,退休后的幾年里,也一直堅持這樣做,不少孩子一住就是5年、10年,人們稱她為“留守孩子”的“代理媽媽”。
鐘文花的感人事跡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,她也被授予“全國三八紅旗手”、全國關愛農村留守兒童“十大教育工作者”等榮譽稱號。
在幫扶“留守孩子”的20多年里,鐘文花把愛無私地傾注在了這些沒有血緣關系的“兒女”身上。經她溫暖幫扶的農村“留守孩子”有50多名,很多當年的“淘氣包”“野孩子”都已成家立業,有的大學畢業后走上了重要工作崗位。
得知鐘老師6月7日因病離世的消息,她曾經的“孩子們”紛紛從天南地北趕回悼念,有的一進鐘文花的家門就跪在地上連喊“媽媽”泣不成聲,場面頗為感人。“恩重如山,我從7歲一直到17歲一直跟在鐘老師身邊,鐘老師對我比她的親閨女還好。”曾在鐘老師家住了10年,現在在北京工作的劉燕連夜坐飛機趕回老家看望老人最后一眼。
退休多年的鐘文花老師始終放不下山村里的孩子們,3個兒子多次要接她到北京定居養老,都被她婉拒,老人執意要延續 “代理媽媽”的事業,她無償地將六間平房讓出來,扶助村民辦學前班,解決了60多名“留守孩子”的學前教育問題。除了繼續關愛留守孩子,鐘文花老人近幾年也熱心投身文明創建,經常參加文明城市創建的公益宣傳。
鐘文花65歲時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,并每月按時交納黨費。“母親彌留之際,又特意召集兒女到床邊,叮囑要代自己把生活節余的錢款向黨組織交納特殊的黨費,盡此生對黨的最后一次義務。”在12日舉行的黨費交納儀式上,鐘文花的兒子王波哽咽地說。

-
大數據"坑熟客",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
2018-03-02 08:58:39
-
高質量發展,怎么消除“游離感”?
2018-03-02 08:58:39
-
學校只剩一名學生,她卻堅守了18年
2018-03-01 14:40:53
-
有重大變動!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
2018-03-01 14:40:53
-
2018年,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?
2018-03-01 09:01:20